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管理公开>财政信息>专项资金

靖安县中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能力提升及智慧医疗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访问量:

关联稿件:

靖安县中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能力提升及智慧医疗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l概述

提升诊治能力,提高救治水平,优化靖安县区域医疗资源布局,使靖安县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本项目计划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智慧化医疗管理系统、智慧化运营管理系统、医用物品采购供应等11个智慧化系统,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光纤交换机、备份主机、接入数据中心交换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软件等9项配套硬件设备,共10台、4套,同时引进一批专业的医疗设备。本项目投资估算为6,518.73万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5,200万元,自筹资金1,318.7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800万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3,800万元,自筹资金0元。截至2024930日,项目仍有部分工程未完工,智慧化系统仍在建设中实际总计支出3,046.738,其中专项债券资金支出3,046.738万元,自筹资金支出0元,资金总体使用率80.18%

l评价结论

本次评价在项目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现场调研以及分析评价基础上,依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分,靖安县中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能力提升及智慧医疗建设项目综合评价分数为68.55分,评级为“中”。各项指标评分情况见下表:

项目绩效评分汇总表

指标

决策指标

过程指标

产出指标

效益指标

得分合计

分值

20

30

30

20

100

得分

13.50

24.60

16.76

13.69

68.55

l主要经验及做法

智慧赋能医疗水平升级,多方合作整合优质资源

一是项目实施前,靖安县中医院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明确了本项目建设总体内容是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建设智慧医疗系统,提升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能力和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为靖安县及周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管理方面,靖安县中医院联合医院内多部门与其单位部门,设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了一套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过程采购方面,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和设备供应商,保障验收合格率。

l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不够严谨,项目决策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专项债券实施方案基础数据存在适用性错误,根据《靖安县中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能力提升及智慧医疗建设项目预算审核的情况》靖安县财政局将工程建安费2,735.37万元审减至1,904.23万元,导致总体预算发生变动,由6,518.73万元减少至5,687.59万元,而该项目在申请专项债券资金过程中仍以审减前的预算金额6,518.73万元编制实施方案,致使项目投资估算、收入预测、资金需求等多项数据不准确,进而影响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项目投资概算不够合规,部分费用与项目实际内容不匹配,工程其他费”中部分费用测算缺乏实际依据,根据《关于靖安县中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能力提升及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靖发改字〔2023258号),该项目建设概算中工程其他费由前期咨询费、工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造价咨询费、第三方软件测评费、等保2.0三级测评费等构成,而上述费用中除第三方软件测评费、等保2.0三级测评费两项费用外,其余工程其他费均为工程建设类项目费用,与软件开发类项目关联性不强,实际支出需求有待商榷。是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在目标设置环节,年度绩效与总体绩效目标混淆,未能做出有效区分;在指标设置环节,二级指标设置存在归类错误,如将“项目资产形成情况”设置为产出数量指标等,三级指标的目标值设置不够细化,如时效指标中各项三级指标的目标值设置过于笼统,全部设置为“按期完工”,期限设置指代不清晰、设定不具体,部分指标值难以衡量,如“综合效益”中设置定性指标值“提升诊治能力,提高救治水平”,难以明确评价其实现情况,工作任务目标分解不完全,建设内容中“完成智慧化系统及配套硬件资源设施建设,同时引进专业的医疗设备未设置相应的绩效指标,未能体现项目预期产出和效益。

(二)过程管理不够规范,高效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一是资金保障水平不够,根据专项债券实施方案,本项目总投资为6,518.73万元人民币,其中发行专项债券5,200万元,其余资金自筹但截2024930,除专项债券到位3,800万元资金以外,自筹资金尚未有效落实;二是资产管理不规范,据评价小组现场调研了解,该项目购置的5辆救护车目前已无偿捐赠至乡镇卫生院使用致使个别资产权属、收益归属发生转移;三是采购管理不规范,项目采购内容调整手续不完备,部分采购内容与智慧医疗装备采购清单中内容不符,缺少相应调整文件;四是合同履约不及时,按照智慧医疗应用系统(含硬件)的采购合同要求,合同款项的15%应于202312月前支出,而实际于20247月才完成支出。五是项目验收报告内容缺失,如硬件验收时的设备接收确认单缺少日期。

(三)项目建设进度过缓,专项债券资金效益发挥不充分

一是项目建设进度过缓,建设方面,数量上,系统建设数量未达预期,项目计划建设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医疗管理系统等11个应用系统,而实际完成建设要求的应用系统只有4个,质量上,功能实现率未达预期,应用系统功能实现率仅为26.42%,即计划中大部分功能未能实现;运行方面,系统运行上线不及时,11个应用系统都需要延期才能完成运行上线,项目未能如期完工并完全投入使用,因此预计的运行成效也无法完全实现,诊疗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二是专项债券资金效益发挥不充分,该项目计划于20247月完成竣工验收,专项债券资金应于20247月以后发挥效益,但截至2024930日,该项目尚有工程未完工,项目未能完全投入使用,未能如期产生收益,债券资金占用时间超过1个月,产生项目资金占用成本。

(四)项目收益测算不明确,偿债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

一是项目收益核算范围不准确,根据专项债券有关规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项目形成的收益需要能够覆盖专项债券的本金及利息。本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分析将“项目形成的收益”和“中医院整体收益”混淆,将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等“中医院运营收益”作为“项目形成的收益”,项目收益测算不准确且不恰当。二是偿债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健全,项目主管部门未能定期评估项目的收益能力和偿债风险,不利于保障项目可持续性。

l建议和改进举措

(一)规范开展前期工作,完善债券申报手续

一是注重前期工作深度,提高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充分论证投资估算可行性和必要性,深入研究项目内容和需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文件要求,加强投资估算、投资概算编制工作;二是加强前期工作衔接,确保债券申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材料内容相互衔接、相互支撑,避免出现数据适用性错误;三是以审减后的投资预算重新编制实施方案,将过剩的专项债券资金进行用途调整,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请示,及时上报调整方案,既能提高债券额度测算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也保证后续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四是完善绩效目标指标设置,充分分解工作任务目标,合理优化绩效指标设置,将三级指标按其特性准确归类,并完整提炼项目社会效益,设置可衡量的社会效益指标。

(二)落实资金配套要求,规范项目过程管理

一是落实资金配套要求,按照实施方案自筹资金与专项债券资金配套要求,加大自筹资金筹措力度,同比例配套本级财政资金,确保自筹资金和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二是规范管理实物资产尝试追回、撤销无偿捐赠的救护车等资产,改为租赁或出借等有偿使用方式,确保项目形成的收益不发生转移;三规范采购管理,既要完善采购流程,注重验收过程,也要加强采购内容审核,对于需要调整的内容应及时履行调整手续,确保采购内容与项目需求相符;四是强化合同履约管理,加强合同执行监控,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合同按时、按质、按量履行,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款项及时支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或追究违约责任。

(三)加强责任主体履职,严格控制项目进度

一是详细分析进度滞后原因,分析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明确问题的根源,为后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二是重新规划项目时间表,根据新的建设情况和预计完工时间,重新调整项目的时间表,确保每个阶段的工作更加合理和可行;三是夯实责任主体任务意识,分配各个建设小组具体任务表,确保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提高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和执行力;四是加强项目进度监督,对建设工程执行进度进行全程监控、跟踪问效,定期检查项目进度,确保工程及时开展,确保工程及时完工,尽快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五是与技术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确保设备或应用系统的顺利安装和调试。

(四)制作预测收入模型,定期评估偿债能力

一是借助数学模型,详细分析项目具体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基于此建立合理的项目收入预测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市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合理估计,将项目收入与医院整体收入区分开,保证项目收入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二定期对项目偿债风险进行评估,对项目运营期内已实现和预期收益情况进行分析,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