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管理公开>财政信息>专项资金

2023年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摘要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37655.38㎡,项目总建筑面积7686.49㎡(新建两个标准化育苗场、展览馆、连廊、蓄水池、沉淀池、体验中心、种子工坊、研究中心、消防水池及泵房、天桥等附属建筑),建筑占地面积4598.61㎡,停车位85个。

资金投入和资金使用情况

1项目预算专项债资金及实际到位情况

2023年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0313.15万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7000.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3313.15万元。本次项目评价期间拨付项目单位专项债资金7000.00万元,专项债资金拨付率100.00%

2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231231日,本项目专项债资金支出3948.26万元,债券资金执行率为56.4%

(三)项目预测产生效益情况

1)项目建设后预测产生收入情况

本项目生命周期按专项债发债债券期限计算,建设期1.5年,运营期18.5年。债券存续期限内本项目预测收入10542.91万元。          

2项目建设后预测产生成本情况

  本项目建设后预测运营期间成本和各项目的运营收入期间保持一致。项目成本主要由运营成本构成。债券存续期限内项目运营成本为1657.94万元,项目税费成本为906.7万元,项目总成本为2564.63万元。

3)项目预测本息偿还情况

本项目发行专项债券为二十年期,2022年发行专项债券7000万元,年利率3.29%,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存续期间债券本息合计11606万元,其中本金7000万元,利息4606万元

(四)项目专项债券本息偿还预测情况

1项目专项债券实际发行情况

截至20231231日,本项目专项债券计划融资金额7000万元,其中2022年申请债券金额7000万元,实际到位债券金额7000万元,债券期限二十年,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2项目专项债券资金本息偿还能力预测

根据上述项目预期的可产生收入和实际发行专项债券应付本息对比可知,专项债券资金本息覆盖倍数小于1,详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收入总额

运营费用总额

债券本息总额

覆盖倍数

1

2023年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0,542.91

2,564.63

11,606.00

0.69

同时,项目偿债能力还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

1)收入与预测情况:

我们测算收入是通过参考202416月基地观光门票收入,以及现场实地踏勘确认的建设完场的设施产生的收益进行测算,但可能与实际运营收入存在偏差的情况,影响项目收益的实现。

2成本与实施方案预测情况:

我们目前按实施方案里的成本测算依据和增长率等假设条件来测算,但可能与实际运营成本存在偏差的情况,影响项目收益的实现。

3项目专项债券利息实际偿还情况

专项债的利息前期是政府统一由财政代付,后期与财政结算。2022年发行专项债券7000万元,年利率3.29%,付息方式半年支付一次,2022年应支付利息115.15万元,2023年应支付利息230.30万元。

项目绩效总目标

投入1.03亿元进行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37655.38㎡,项目总建筑面积7686.49㎡(新建两个标准化育苗场、展览馆、连廊、蓄水池、沉淀池、体验中心、种子工坊、研究中心、消防水池及泵房、天桥等附属建筑),建筑占地面积4598.61㎡,停车位85个。

(六)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本项目申报项目绩效目标如下,见下表:

本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目绩效目标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建设工程量

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

质量指标

项目质量

项目(工程)验收合格率100%

时效指标

项目建设进度

建设期24个月

成本指标

项目建设成本

项目总投资1.03亿元

效益指标

综合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实行情况

1)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2)提升靖安大鲵文化价值,带动乡村发展。(3)增加就业机会。(4)推进大鲵二三产发展。

拉动社会有效投资

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可持续性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大于零

生态效益

对大鲵资源进行双向保护,促进大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95%

二、综合评价结果及评价结论

根据《2023年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表》,靖安县农业农村局综合评价得分63.46分,评价等级为”。

2023年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一览表

部门决策15分)

部门管理25分)

产出指标

33分)

效益指标

27分)

评价得分

10.00

17.38

17.08

19

63.46

总体结论

评价小组认为2023年靖安县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社会效益较好,项目建设能够形成可持续的影响,从遏阻乱捕盗杀和增加自然界大鲵种群数量两方面,对大鲵资源进行双向保护,促进大资源实现生态平衡。但是该项目在前期准备、绩效目标设置、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际成本、运营实现率等方面存在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

本项目未进行环评未出具环评报告;一期的施工及用地规划许可证办证日期为2023518日及2023322日均晚于开工日期;二期项目实施前建设地址发生变更,变更后的施工地点为雷公尖乡,变更后的施工及用地规划许可证均为办理,不具备开工的必要条件;一期的征收土地协议书签订时间为202339日晚于开工日期。

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专项债券资金闲置,该项目的资金于202288日就已到达靖安县乡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账上,然而该项目一期工程20221212日才签订施工合同,20231月签订二期施工合同未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周期过长,2022年只支付了一期和二期的设计费共计62.81万元。

(二)绩效目标设置质量有待提高

项目绩效部分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是不具有相关性,该项目年度指标未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程内容。

(三)分年度资金需求与项目建设工期和年度建设任务不匹配

专项债资金分年度资金需求与项目建设工期和年度任务不匹配,202288日发放全部专项债资金7000万元,原项目计划工期为2年,2022年占项目工期的25%,但是2022年主要为前期准备工作,不需要大量资金。

(四)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不一致

预备费用未按照标准编制,本项目的预备费用为(工程费用+工程其他费用)*7.22%,根据相关规定预备费用应为(工程费用+工程其他费用)*5%。预算内容和项目建设内容不一致,其中项目二期初设批复中的大鲵科普基地研究中心被替换为儿童积木游乐房,另有大鲵育种育苗基地建设规模被缩减,可研文本计划建设生态繁育洞穴80个实际建设29个,标准化育苗场计划建设9000平米实际未建设,配套及辅助工程计划建设9000平米实际未建设,大鲵研究所计划新建的2000平米的救护中心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座166.81平米的小型展览馆。④债券资金目前项目产生的收入未纳入本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全部归靖安县乡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所有。

(五)资金使用率有待提高

1资金支出进度没有按计划执行,按照实施方案该项目建设期为20223月至20243月为其两年,在建设期内专项债资金预计投资为7,000.00万元,按计划截止2023年底应完成专项债资金投资6125万元,但是实际截止2023年年底专项债资金投资为5,863.82万元(截止23年签订的使用专项债资金支付的合同金额总额)。

2项目存在计划外资金闲置情况,项目建设专项债资金7,000.00万元于20228月全部拨至乡投公司账上,截止202312月已使用资金3948.26万元,截止到2023年底资金使用率=3948.26/7000*100%=56.4%2023年底接近项目建设期末尾但是资金使用率较低。比率34.93%    

(六)项目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1)该项目管理规范性不足,该项目在实施过程当中部分流程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例如建筑面积2000平米的大鲵研究所抢救中心变更为166.81平米的展览馆未见任何变更手续或者相关文件,项目调整未进行可研批复的变更,也未调整实施方案。

存在后补签合同的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在招投标评标之前应由乡投公司选定第三方编制项目预算,之后上报财政进行财评,然后乡投公司根据财评金额确定招标价,最后再进行招投标,乡投公司一期项目选定的预算编制第三方为江西俱承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靖安县分公司,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签署日期为202318日,但是一期的招投标评标时间为20221128日,预算编制合同签订时间晚于招投标时间。

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未落实到位,未设有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员,未有专门的档案室。该项目分为两期根据与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该项目一期大鲵研究所形成的资产归属于靖安县农业农村局,二期大鲵科普基地形成的资产归属于靖安县乡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但是未见相应的文件或者会议记录佐证。截止到绩效评价日该项目尚未完成竣工结算审计等流程尚未完成项目资产备案及产权登记等工作。

2)项目收入、成本及预期收益合理性存在如下问题:

①本项目的收入预测不合理,由于靖安县内尚未有收费的停车场,所以停车位不存在收费的惯例及法理依据,收入计划当中预计收费的75个停车位在实际投入运营后并未收费,并且计划中引进的大鲵育苗培育繁殖产业没有落实,大鲵育种育苗基地被取消无法产生相应收入。

②项目全生命周期预期可实现收益与专项债券资金规模不匹配,不可覆盖专项债还本付息,专项债期限与项目实际建设及运营期限不匹配。

(七)资产形成情况偏低

该项目截至绩效评价日全部未竣工,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建筑面积平米17700平米,实际建设面积6707.77平米,建设内容为计划37.89%。

(八)实际运营面积数量未达到计划运营数量

项目建成后实际可运营设施为大鲵科普馆5557.56平米,计划运营设施为大鲵科普馆5557.56平米、大鲵繁育基地9000平米,实际运营与计划运营比率为=5557.56/(6700+9000)=35.40%。

(九)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率过高

按照初涉批复该项目一期、二期计划总概算为10339.23万元,根据被评价方提供的合同台账,该项目截止到23年底实际应支付建设资金6020.98万元,建设成本控制率=(10339.23-6020.98)/10339.23*100%=41.76%。

(十)考虑闲置因素后债券资金实际成本过高

项目建设期实际支付利息为345.45万元,建设平均利息为230.3万元,截止2022年年底专项债使用资金为62.81万元,截止2023年年底专项债使用资金为3948.26万元,实际加权平均资金=(62.81*3+(62.81+4011.07)*6/18=1546.39万元,实际债券成本为=230.3/1546.39=14.89%,计划成本为4.3%,实际成本/计划成本=3.46。

(十一)运营收入实现率与运营收入完成率过低

根据测算运营期收入为10542.91万元,计划收入31375.12万元,运营收入实现率=10542.91/31375.12=33.6%。2024年1-6月运营收入为29.95万元,根据该收入测算全年收入应为59.9万元,原计划全年运营收入为9196万元,实际收入实现率=59.9/2*12/978.10 =36.74%。

四、有关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绩效指标,提高绩效指标设置质量

一是要强调负责绩效管理的相关人员重视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充实绩效管理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绩效管理水平,掌握绩效目标设置的尺度。

二是以项目立项文件、预期达成效果等为导向,严谨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一方面要注重绩效指标的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绩效指标的评价意义是在产出、效益的哪一项内容,同时也要注意指标设定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尽可能精准设置绩效指标,以期达到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规范项目管理,合理制定实施方案,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过程中的所有文档都得到妥善保存和易于访问。

二是合理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预测收入和成本情况。实事求是地预估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收入、成本情况、尽可能地考虑不同情境下收入和成本的可能性,对可能无法实现收益的情况要有清醒的判断,不能脱离实际高估收入低估成本而盲目发债,增加财政压力。

(三)优化资产管理和降低债券资金成本

针对项目实际成本过高的情况,需要加强项目运营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时跟进监控项目的计划节点任务完成情况,并监督项目及时完成。项目更改应重新经过相关审批,避免因项目无法达成收益产生隐性债务风险。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