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府发〔2023〕4号
靖安县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靖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靖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7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快推进靖安县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赣府发〔2022〕23号)和《宜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宜府发〔2023〕10号)精神,加快推进靖安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描绘好新时代靖安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气象深度融入“双一流”靖安的发展目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鲜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和支撑靖安县高质量发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更加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鲜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实施靖安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气象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对靖安有重大影响的天气气候机理研究,强化数值预报应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气象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2.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依托靖安森林生态气象观测基地,强化气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争取科研机构以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行业科技力量的支持,围绕气象发展需要,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推广应用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二)坚持智慧融合,提升气象核心业务能力
1.提升精密监测能力。持续优化气象站网布局,建立政府主导,气象部门牵头,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能源、旅游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气象设施科学布局及管理机制,推进观测站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微波、激光等新型探测手段,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气象探测装备保障和计量检定体系,增强应急观测保障能力。优化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2.提升精准预报能力。不断提升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逐步实现空间分辨率公里级(重点区域百米级),时间分辨率小时级(重点区域分钟级),以及“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的“四个1”精准预报能力。
3.提升精细服务能力。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气象服务业务,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能力,推进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共用。推进交通、能源、旅游、生态、康养等重点行业领域气象服务。建立气象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规范和鼓励社会媒体传播气象信息,发展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可视化气象服务手段,构建“靖安气象”全媒体矩阵。
4.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强化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业务应用,建立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安全共享、流程集约的气象共享机制。推进气象观测、预报、服务业务高效协同。加强智能防控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强化基层气象台站“一站多能”高质量建设,推动气象台站综合改造提升、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推进重点业务基础设施升级。加强台站标准化业务平面建设,提升气象台站业务基础能力。建设县级气象台站备份站,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示范台站建设。
(三)面向生命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各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以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持续完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2.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强化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制度,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党政领导、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教育培训体系。
3.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预警体系,重点提升暴雨、干旱、高温、雷电、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优化升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进各部门信息发布平台和发布手段多途径、无缝连接。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提升全网发布时效。
4.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编制和实施靖安县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精准作业、效果评估、安全监管、科技创新、人影融入气象业务发展和支撑保障”等六大能力。加快推进靖安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建设,推进全县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优化升级云水资源特种观测站网和地面作业装备,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救灾、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服务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联合监管。
(四)面向生产发展,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1.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融入乡村建设行动。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推广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认证一批“气候好产品”。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加强天气指数在农业巨灾保险中的应用。
2.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智慧气象服务。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强化重大交通工程气象服务。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等能源安全气象保障,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推进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与暴雨雨型研究,提升城市内涝风险防御能力。
(五)面向生活富裕,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保障服务
1.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优化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分级分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清单目录,健全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健全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边远地区以及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2.提升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水平。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研发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触手可及的气象服务产品,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纳入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大型文体活动、重大赛事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
3.提升城乡一体化气象服务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