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试点领域信息公开>食品药品监管>公共服务>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警示

【消费提示】2024年秋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提示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为防范学校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师生在校期间饮食安全,现就开学期间食品安全有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堂开工前,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做好培训记录。检查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每天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并做好记录。所有在岗员工应正确佩戴口罩、穿戴工衣工帽上岗。

二、做好设施设备维修。食堂开工前,对食堂设施全面检查维护,排除各种故障。排查“三防”设施是否正常使用;排查冰柜运行情况,测试冰柜温度有无达到贮存食品温度要求,定期清理冰霜;排查消毒设施,确保消毒柜、消毒水、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等能正常使用,达到相应消毒效果。

三、防治病媒生物。一是检查加工经营场所是否有病媒生物大量孳生的场所。难以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病媒生物进入食堂场所。二是检查整体建筑内外部结构及环境情况。所有线槽、配电箱(柜)要密闭且没有缝隙,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的结构要密闭没有缝隙,防止病媒生物进入。三是要使用物理方法定期按要求灭杀病媒生物并做好记录。场所内应使用粘鼠板、捕鼠笼、机械式捕鼠器等装置,不得使用杀鼠剂。四是要配备有效的防控设备。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窗应安装风幕机、防蝇帘、防虫纱窗等;人员、货物进出通道应设有60cm以上金属材质的挡鼠板,门的缝隙应小于6mm;排水管道出水口安装的篦子缝隙间距或网眼应小于10mm。五是要加强病媒生物排查。严格落实防鼠“一日两查”等措施要求,检查是否有病媒生物活动迹象(如鼠粪、鼠咬痕等鼠迹,蟑尸、蟑粪、卵鞘等蟑迹)。如发现病媒生物,应尽快将其杀灭,并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四、推进大宗食材集中定点采购。建立大宗食材供货企业目录,与供货企业签订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的合同(协议),定期公示供应企业和食材采购情况。建立并严格执行大宗食材供应企业评价和退出机制,及时更换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供应企业。

五、做好食材进货查验。一是食堂开工前,要对库存的食品及原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清理过期变质食品。二是按规定查验并留存供应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发货票证等资料,如实记录进货台账记录。

六、规范加工操作。食品加工过程要做到“二必须、三分开、四禁止”。

一是“二必须”,即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戴口罩,防止交叉污染。烹饪食品必须烧熟煮透。

二是“三分开”,即专间(区)与其他区域分开使用、荤素食品分开洗切、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三是“四禁止”,即禁止超范围经营或超负荷经营,供餐数量要与自身供餐能力相适应;禁止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冷加工糕点;禁止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七、强化清洗消毒。食品备餐间要安装紫外线空气消毒灯,每日每餐后定期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食品加工区域每日每餐后要进行清洁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清洁消毒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每日每餐做好餐用具、刀具、砧板、操作台、地面等设备设施消毒。

八、严格食品留样。每日每餐供应的每个品种必须做好留样保存和相关记录,以便必要时检验。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防止样品之间污染,在0-8摄氏度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g。

九、厉行勤俭节约。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和制止餐饮浪费有关规定,把节约理念贯穿食材采购、加工操作、备餐、分餐以及用餐等各个方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坚持按需取餐,开展“光盘行动”,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

十、做好应急处置。秋季天气转凉,是诺如病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细菌性食源疾病高发季节,遇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就医;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扩散,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及时向属地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做好相关师生的沟通解释等工作,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加强日常食品安全管理。落实“你呼我应”工作机制,及时回应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和建议,防范化解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