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省·靖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创文创卫进行时

【文化靖安】神秘且炫丽的靖安草龙灯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1-18 19:39:25

编者按:

靖安草龙灯俗称香火龙,又称太平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流传于仁首镇前进自然村,该村按清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又被称为“四甲”。清代实行“保甲制”,因依山居住、同饮一条溪流之故,四甲居民以草龙灯为缘而联成一体。靖安草龙灯习俗也随他们一同流传至今。

2012年1月6-7日,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东西南北中》,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摄制组到靖安县仁首镇拍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靖安草龙灯习俗,这是央视在华东六省一市选定的唯一外景拍摄点(全国5个点)。作为新春节目《寻找中国龙》的内容之一,靖安草龙灯在当年1月22日(农历除夕)播出。

《靖安县志》记载“大约在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靖安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悠久的历史逐步形成了靖安浓厚而独特的灯彩闹年习俗。有以演唱、说唱为主,情调欢快、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仁首茶花灯、双溪王氏茶花灯,有吸收凤阳花鼓演唱形式的璪都南山花鼓灯;有武功高强、动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宝峰狮灯;有吸收民间歌舞、融入传统戏剧元素的璪都马灯;更有古老、代代相传长盛不衰的传统民俗布龙灯。而前进村客家草龙灯,犹如春节灯彩中的一枝奇葩,独树一帜,向世人展示乡韵独具的魅力。

仁首镇象湖村前进自然村每逢春节必舞草龙灯,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草龙灯又称太平灯、香火灯,是为民众赐福的春节习俗活动灯彩。

草龙灯,旧时分布在宝峰、高湖镇,水口乡以及山上片一带,但时续时断,活动没有延续下来。现主要分布在以腊树下大港庵(后称法华寺)为中心的前进自然村,方圆6千米,涉及140多户,800余人,而客家人占大多数。境内崇山峻岭,树木葱郁,四面环山,交通多为崎岖山间小道,与古寺、马尾水瀑布、仙人脚印、莲花山等富有神秘色彩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清幽自然环境和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为草龙灯独特习俗的传承奠定了基础。约清代中期,刘氏、赖氏、黄氏等客家先民从粤赣交界处迁移至此,草龙灯也带到了这里。

清道光五年(1852)《靖安县志·风俗》载:“(正月)十二日各庙起鳌山乡落游烛龙于社”。由此可见,至少在清道光年间靖安民间龙灯就很盛行。草龙灯源于唐代的军事,后逐步演化为民间的避邪、奉佛、祭祖习俗活动,再后来延伸为祈求太平、欢闹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据族谱初步考证,该草龙灯习俗是由赖氏(迁此始祖赖帷祯)、刘氏(迁此始祖刘太忠)、黄氏(迁此始祖黄品庄)等于清代中晚期从赣南一带迁居至前进村山区时带入,并逐步自成一系。据传,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太平军进入靖安时,前进村一带长达半年干旱无雨,田地干裂,眼看着农家颗粒无收,前进村村民日思夜愁,只好舞起先辈在祖籍就已形成的草龙,敲锣打鼓向天求雨,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降临。于是,当地村民便把草龙灯奉若神灵,虔诚相传至今,成为由来已久的民间信仰习俗。。

在前进自然村,每逢正月初十便扎龙、起龙,外用稻草、内用萱草再用细竹篾编扎的草龙为金黄色,造型小巧、抽象,分为7节,用木杆支起。第一节为龙头,拳头大的稻草把上扎四个角,有4根支须,意为公龙头,紧接着的5节为圆柱状的龙身,最后一节为呈翻卷圆状的龙尾,由扎红头巾的7位山民表演。在表演前,7节草龙遍插点燃的香火,前七后八排(称装花),夜间红光闪闪,甚为炫目。

前进村民间至今沿袭着民国以前的片甲划分制,每甲30-40户,共4个甲,每甲轮流主办一届草龙灯活动,活动范围均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在4个甲内进行,循环往复,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从未间断。草龙灯队由上年的提头笼者在大港庵佛祖面前问“爻”,选出25位15-45岁的男性组成。

游灯时有明确的规矩。

灯队规矩:当确认某人为龙灯队员时不得推辞、缺席,如确有困难不能参加,应由队员请人代替。负责人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向老师傅请教,其他队员应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三戒:龙灯队员在起灯至升灯期间戒荤腥、戒杀牲、戒女色。到东家拜年只进厅堂不进卧室。

换花规矩:从庵堂出门插好花,在途中不换花,如果佛香燃完,应保持龙珠有花(龙头的5个珠子每珠插三支佛香),龙身龙尾可以免插,快到村庄时全部插上花进门,喝彩中佛香燃完由抬轿人把燃香交举龙头人将龙珠插上花即可。换花时7盏统一换,不可独行(佛香燃烧时间为30-45分钟),头提笼和龙头关注佛香燃烧状况,选好换花时间和地点。

东家规矩:保证所有食物无动物油,包括不使用盛过动物油的容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易燃易爆、污物不吉利物品,男女内衣、浴巾、脚布、尿盆、马桶禁放厅堂;接灯当日斋戒;定茶(供神喝的茶)之水要取源头水或泉水,取水前净手嗽口,换洁衣帽鞋袜,茶叶采用自制家乡茶,茶器擦洗干净;使用文明语、祝福语、问候语、答谢语,忌不吉利语、侮辱蔑视语、指责语、吹牛争吵骂街语,不高声喧哗。

灯队每天出门定要在庵堂始发,首先给佛祖、观音点红烛、上香、烧纸、燃爆,称“起香案”,同时给龙灯上花(插香)。神铳响二炮出门(可放烟花或响大爆竹),出门时间为17时左右,以到该片第一个村庄明灯时为标准。出庵堂门称出发,灯队回来称归岸,出发、归岸皆到庵堂集中。所有道具(乐器除外)不能带回家,搞灯人不能就近离队回家。

草龙灯道具为7节草龙、2个灯笼、2盏牌灯、唢呐、锣鼓、香火担等,表演一般有起龙、祭拜神灵和舞龙,舞龙常见的队形有团龙、摆身、缠柱、腾跃、钻龙等。从正月初十晚至十四日晚,草龙灯依次到同饮一条溪水的4甲之内山民家中进行表演,一百多年来,从不到外界活动。每年在大港庵佛堂起灯后,草龙灯队分“四甲”“五夜”走村串户,游龙舞龙。游龙时,队列依次为佛祖神灯(领队者提)→锣鼓→牌灯→唢呐→观音太士灯笼→七节草龙→二牌灯→抬菩萨→挑香火担(又称挑豆干)。当草龙灯进村或到大屋场后,村民会敲锣打鼓,放鞭炮、烟花,打神铳,并持香火拜接。迎灯时,各户全家人手持燃香在家门口躬迎。每户在厅堂正中摆桌子上点心接灯,草龙绕堂圈厅后,村民端上香菇面条款待龙灯队。逢村民年内有结婚、建房、开业、添丁等喜事,草龙喝彩恭贺。尔后草龙由右向左按游、团、摆、缠、跃等规定动作进行表演,结束时,东家则会送上香火钱和香烟给灯队以示酬谢。元宵十五夜游玩完毕升灯时,架木柴焚烧草龙,意为送龙返天,且焚烧后的灰烬人畜不可践踏,任其自然流失。

靖安草龙灯以佛教为主线,融入本地元素,土洋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灯彩文化。当地民众将草龙灯奉若神灯,虔诚敬奉,将舞灯和接灯当作一年中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并从善向真,宽厚处世。每年草龙灯队收到的近万元香火钱从不私分,用于发展灯队和当地公益事业。

2010年7月,靖安草龙灯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黄烈花)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微信公众号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营商环境

关闭